“理由呢?”康熙凝视着胤礽,敛起了所有的表情,此刻展露在胤礽眼前的,已经不再是那个会对他露出宠溺笑容、偶尔坏心眼的皇父,而是那名幼年登基、久居高位的帝王,多疑,又慎重。
胤礽第一次这么正面面对这样气势全开的康熙,心里无由来的生出一股恐惧,他努力压下那股感觉,定了定神,在自己脑子里将思绪理了一遍后,方道:“在吉林乌拉儿臣亲眼见识了鸟枪的厉害,他们只不过是沙俄军的小小分支,就拥有几支鸟枪,相信他们的主力军拥有的武器会比之更强大,我们若与之交战,单凭弓箭、长枪,恐怕只会折损我们的兵力。但若是我们拥有一支专门的火器营,儿臣相信,届时形势会完全不一样,且不说战略如何,至少,在兵器上,我们处于平等相当的地位。”
这些都是由吉林乌拉的所见而逐渐想到的,他顿了顿,继续道:“儿臣之所以提出建立火器营,是觉得建立了这个营,我们不但可以降低伤亡人数,还能减少参战人数,如此一来,军饷、粮草也能相对节约一些。对于我们大清放任沙俄这么多年的缘由,儿臣想,大部分原因应该是在于平定三藩上,平定三藩所需的人力、物力,儿臣虽知道的不多,但也清楚那绝对不是小数目,无论国库是否充盈,能节流总归是好事,再者,若是能减少参战人数和伤亡数,相信无论对百姓,还是对朝廷,都是件大好事……”
胤礽说着,抬头与康熙对视,即使康熙看着他的眼神很严厉,让他心里有些发慌,他依旧没有移开视线。他知道,在这种时候,一旦移开了视线,自己就没有继续说下去的机会了。
康熙久久地看着他,就在胤礽开始揣测他的想法时,他终于开口了:“继续说下去。”
胤礽顿时在心里呼出一口气。即使康熙并没有说什么,但以他对皇父的了解,他一旦这么说,这事多半是成了!
他压下欣喜,将之前就想说的话逐一说出来:“儿臣以为,拥有火器只是为我们增添了一份助力,骑射方面绝不可落下,毕竟骑射乃我满人之根本。”他想了想,又道:“另外,儿臣这几日听戴侍讲讲解了一番后,对鸟枪也稍有了解,这鸟枪虽好,但一来不适合夜战,二来装填、发射太慢,三来射程不够远,远不如燧发枪来得实在,戴侍讲看了燧发枪之后,觉得也许可以根据燧发枪进行改良,儿臣以为,若是能将之改良成功,并应用到战场上,定能为我军增色不少。”
康熙在原地踱了几步后,在案前坐了下来:“你说的朕都知道了,容朕再好好想想。”
“是!”
“晚膳还没用过吧?就在这里用了再回去罢。”
“是。”
时辰尚早,康熙便起了与胤礽闲谈之心,随口道:“近些日子,可与大阿哥他们见过了?”
这句话与之前的肃杀之气格格不入,胤礽愣了愣才回道:“回宫第一日大阿哥和三阿哥、四阿哥来过毓庆宫,还带了礼物。”想必是听说了他请御医一事,在这宫里,这些消息向来传的很快。
“他们倒是有心了。”康熙闻言只意欲不明的说了这么一句话,随后又问道,“老祖宗和你皇玛嬷那里去问过安了吧?”
“去过了,老祖宗和皇玛嬷一切安好。”胤礽乖巧的回道。
“嗯,如此便好……”
有一搭没一搭的聊了会儿,又对弈几局,便到了用膳时间,静静用完膳,康熙看着胤礽离开的背影,对着站在一旁始终沉默着的梁九功感慨道:“这孩子……都已长这么大了,明明以前只有这么丁点儿大。”他用手比了比,脸上却是欣慰。
一向善于察言观色的梁九功赶紧接道:“皇上洪福。”
“哈哈!这孩子,出了一趟门,见识竟长了这么多,而且说起理来一套一套的,将来若是他登基,朕也不怕他会败坏这江山了!”康熙说着笑了起来,回忆着之前胤礽与他对视时所说的那一套。本来只是想试试看,这些日子他究竟成长了多少,却不想他竟能想到这么多……倒是出乎他的意料了。
他更加期待他的长成了。
至于火器营……康熙坐下来,提笔开始沉思,若是建立火器营,倒是可以分为枪炮两个部分,枪他们有鸟枪,但正如胤礽所说,鸟枪有其明显的缺陷,在战争的时候,需要配合长枪来防止近身战,而且最明显的一个缺陷就是,一旦有风或雨雪,鸟枪的使用就会受到限制。
胤礽从那个来自欧罗巴的色蛮夷那里得来的那把燧发枪倒确实比较好用……他想起那日那个色蛮夷说他是来大清做生意的,心中动了动,在纸上写下了一笔。
在紧急时刻,从他方购入大量武器倒也不失是个法子。但是在并非紧急的时候,他并不倾向于依赖他国,毕竟,以他大清的雄厚实力,人才济济,必定能造出比之更好的武器!
况且,适才胤礽便说了,戴梓对于改良武器已经有了想法,接下来就看戴梓发挥如何了……
康熙噙着笑,又记下了一笔。
康熙二十一年,五月,戴梓根据燧发枪以及连珠火铳的原理制造出了可以同时连续射出四枚弹丸的连珠鸟枪,该枪制造方法较之燧发枪复杂些许,但依旧在工匠们的能力范围之内,且造价不高,亦即是,可以大量制造。
上报于康熙之后,这位帝王和皇太子亲率众臣试用此枪,并大加赞赏。
同月,清廷建立汉军火器营,分设枪炮二营,设掌印大臣一人,翼长一名,营总一人,鸟枪护军参领二人。
从那日起,火器成为了清军的一小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