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来,于氏对教养女儿真是煞费苦心。
姻缘不顺的原由,其一,无外乎闺中被人诱骗失了脚,不管是嫁与那人,还是另嫁他人,不免一生都难抬头做人,所以于氏严守死防,不管如意去哪里,必要丫头婆子都跟着。
又想到有的小姐出了错,未必不是她身边的丫头先在心中取中那男子,故才撺掇小姐动了情,她好跟了去做个侍妾,以偿心愿,故于氏把性情耿直的吴妈范妈二人给了如意,幸好如意看中她二人的身手,身边总不离她二人。
丘家女儿也都得读书的,若不让女儿识字,于氏亦担心女儿将来成了睁眼瞎被人糊弄,可又怕她读了悲春伤秋的诗书动了心思,故自女儿识字后,并不十分要求她读书,再加上丘如海也是个不爱读书的,兄妹二人凑一处,如意自然也不爱读书。
顺顺当当嫁出去,便要面对姑婆丈夫侍妾,这则是注意的第二项了。
于氏既然打定主意低嫁女儿,便不愿女儿做个委屈的小媳妇,不然倒不如高嫁,至少还能落得外面光呢,所以丘如意自小在家便大呼小叫,长幼尊卑在她眼中不过是个幌子罢了。至于得丈夫的心,于氏认为春兰秋菊各有所爱,便是十全十美之人,也不能保证一定得丈夫的欢心,这得看缘分,或者看老天爷是否眷顾,强扭的瓜不甜,所以不能强求,于氏能做的便是给女儿准备丰厚的嫁妆,自己手里有钱,便不用看男人的脸色行事。
至于妾侍,如意自己都认为不听话可以直接提脚卖了,于氏很满意,不过到底还是为女儿预备下了楚儿。
命运多舛,于氏有些把握不准,但想到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就如丘氏家族一般,当年那样荣耀,如今还不是败落了,银子总有花完的一天,所以书要读,女红要学,便是稼樯之事也要教的,将来若女儿真是命运不济,这样至少自己能挣口饭吃。
还有礼佛一事,于氏怎么舍得女儿出家,于是折衷,为如意找了替身,如意本人也天天诵经,常去寺庙进香,每每出日,也是银钱不离身,处处施舍,想来佛祖菩萨必能看到女儿的佛心。
敢于抗争,便不会委曲求全,不看男人脸色行事,至少保证如意可以活得惬意。粗学些本事,将来也能有个安身立命的本钱,虽然未出家,但时常做佛事,如果上天有眼庇护最好,若真有什么不顺当,女儿心中有佛,也便是有一个信念支柱,至少能保持一颗宠辱不惊的平常心。
于氏对自己的教女之道颇为满意。
但丘荣显然不这样认为,他认为妻子太矫枉过正,生生将一个世家闺秀**成了一个井底之蛙小财主家的粗俗骄纵之女,偏他因母命不得插手,不然以女儿的容貌资质,把她嫁入京城也未必不可能。
此时丘荣见妻子又提起当年事,情知是不能说服妻子了,女儿反正是被她给教歪了,再正过来也难,倒不如由着她母女高兴,自家也落个清静,于是不再多嘴,夫妻二人收拾安歇了。
丘如海兄妹二人第二日见父亲重又温和起来,却怕自己得意忘形之际又遭父亲训斥,故一时半刻都不敢放松,终于小心翼翼地伺候了两天,这边丘荣一离开家门,那边厢,丘如意便大声吩咐人快去外边打听方家的事。
于氏知道丘如意这两日实在拘得利害,便也不再拦挡。
哪知不打听还罢,这一打听,倒显些气炸了丘如意:“方家小姐并不是被一过路商人买走做妾,而是被个什么集翠坊给买去了。”